按:本文原为《假装的艺术》的读后感,原先只是发到豆瓣上当吐槽用的,结果没想到小火了下,作为一个有良心的青年民间经济学家,我当然就义不容辞的把原文转发到我的人人日志里了。
你是否正为央行加息而疑惑?你是否曾经在星巴克里面对少女却不知道谈起什么话题?你是否正为林毅夫、张维迎或者茅于轼究竟是哪门哪校而感到头痛?相信我,读了这篇文章,你一定会知道如何来面对我刚刚说到的这些问题。
如何伪装成一个经济学家
来,告诉我,你喜欢哪些经济学家?
郎咸平?你也太庸俗了!哈耶克?天哪,这年头谁还不知道《致命的自负》!
没错,这些你耳熟能详的名词都已经过时了,在21世纪,要把自己伪装成新一代的经济学家,你应该喜欢的人是罗斯巴德(“维克赛尔和米塞斯是奥地利学派的先驱,无疑改变了这个学科的定义,可惜他们还是太古典主义了”)、布兰查德(“我上次看他的文章中一个范式,太精彩了!让我怀念起了丁伯根的风格”)或者是纲达·缪达尔(“瑞典学派的贡献一直被忽视了!唉,经济学家们就是这样一直在做着“创造性的毁灭”的工作”)。
如果你想要在和别人谈话时把自己变成一个与众不同、格调高雅的经济学家,我们强烈建议,一定要记住以下有关名词:
【经济学家】记住,马歇尔要和边际革命一起说出来,凯恩斯与管制和社会主义是亲家,而冯·哈耶克与自由主义是命中注定的情人。考虑到这篇文章面向的读者是中国人,我们还建议你背熟下面这段话:“其实CCP的御用学者/西方自由主义学者一直深深地误读了卡尔·马克思和他具有时代意义的《资本论》,你知道么,其实科斯定理没有考虑时间这个重要变量,但是马克思敏锐地看到了这一点!” 科斯是谁?别担心,只要你的同伴也看过这篇文章,就不会问出这么愚蠢的问题。
【经济学术语】时刻提醒自己,你从不说“货币”,你更喜欢用M1或者M2;你不使用通货膨胀这样大众化的字眼,反之,你的口头禅是“流动性”和“量化宽松政策”(“狗娘养的美联储!”——记住,在任何时刻这句话都是对的)。你不说”垄断经营“或者是”人们喜欢购买某种商品“,你应该用的词句是”制度性的租金加上价格歧视导致了我们买不起PSP“以及”人们被观察到的偏好和显示的偏好不一定一致,所以商家才会需要市场反馈和广告调查“。
此外,为了保持住高贵的、真正的经济学家气质,你不应该喜欢:
·任何有中国名字的经济学家,除了杨小凯和张五常,当然,我们更建议你使用Steven N-S Cheung来称呼后者。
·博客日访问量超过5000的经济学家,包括但不限于曼昆、克鲁格曼、弗里德曼等人。
·流行的大学经济学教材的作者,比如保罗·萨缪尔森、罗伯特·巴罗以及斯蒂格里次。
·那些在媒体上大出风头(本文作者愿意以尼古拉斯·卡尔多的名义发誓,我不是出于嫉妒才这样说的)的经济学家,伯南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。
相反,为了把握谈话的主动权,你最好喜欢:
一个非西方的经济学家,例如“嘿,你知道大阪大学的秀野克仁吗?他在上个月的一个讨论会中提出了对凯恩斯理论的一个新的见解”,或者是“我不明白人们为什么一直忽视拉丁美洲的贡献,圣保罗大学略·胡恩萨教授在新制度经济学上的贡献完全配得上诺贝尔奖”。放心吧,没有人会关心大阪或者圣保罗究竟在哪儿,你只需要引起别人崇拜的目光就行了。
要不然,一个死了150年以上的经济学家也是不错的选择:比如魁奈、马尔萨斯、密尔或者戈森(斯密和李嘉图太出名了,当然不在此列)。在这个时候,你不需要对他们的理论作出评论(因为“太陈旧了”,实际上你也根本不知道),那么,讲一点八卦和趣事就自然可以使谈话气氛变得活跃起来,比如”嘿你知道么,李嘉图死的时候给马尔萨斯留了一大笔钱,因为他担心马尔萨斯因为生活费不够导致不能专心学术。他们的朋友老密尔的儿子小密尔不仅在经济学上有着杰出的成就,还顺便收养了后来的诺奖文学奖得主罗素。“
万一,万一你遇到了真正的经济学人,不要慌张!记住,正如刚刚所说的,先狠狠地痛骂一遍狗娘养的美联储(你的同伴一定会表示赞同,这就为你整理思路赢得了时间),接着,你可以再痛骂一遍宏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家(你的同伴会再次表示赞同,并开始和你一起痛骂宏观经济学家们),然后,在无意中愤愤地表示”我觉得数学的引入已经毁了经济学这个学科“之后,你可以用“方法论的演化和行为心理学的革命”来结束这个话题,毕竟每个人都知道这是必然的趋势——当然了,至今仍没有人知道该怎样去做。
相信我,读到了这里,你已经是一个卓越的经济学家了。
原文链接: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